欢迎来到生涯规划教育网!联系电话:010-83834992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关于建设“势生涯教师空中培训基地”的通知

联系我们MORE

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新闻动态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李希贵:教育,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7-10-26 10:26:21点击数:1628

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

这些年的教育改革探索,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两个明显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对人才观的重新认识。我们过去往往把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学文科,一部分学理科。今天,当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时,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不同的成长路径时,我们就要思考:怎么来衡量、评价、看待我们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真正的人才?所以这个人才观必须要重新定义。

第二个挑战,是打破了以往教师对路径的依赖。过去,教育的行政力量相对比较多一点,领导喜欢通过管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今天,“走班上课”的变革,让行政力量相对淡化,师生关系比较平等了。而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用大量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艺术来和学生平等对话。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终身学习型社会到来
目前,很多孩子都参加了好多社会性补课,负担较重,这无论是从孩子的成长本身,还是对学校的教学秩序而言,都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来谈,我觉得教育自身也要进行反思。

尽管我们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推进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客观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在学区内、区域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在过程和结果上实现教育的公平,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因此,我想说,家长因此问题而产生的社会焦虑,我们要认真分析其背景,只有找到原因,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纵观人类的文明进展史,事实上就是教育和技术的赛跑。当我们的教育能够赶上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发展得就比较顺畅,氛围就会比较祥和,大家比较淡定。但是,当技术带来迅猛发展,出现了重大突破,带来了重大进步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这对教育来说也带来重大的挑战。因为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孩子经过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等这些问题,心中没有底数,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社会焦虑。

18世纪的英国,蒸汽机的出现对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在此之前,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哲学、历史和文学等人文学科。但自从有了蒸汽机,人们发现,仅仅有这样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应对未来了。所以,从那个时代起,教育开始有了科学的内容。19世纪,电动机深入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细胞。人们又发现,不上学便无法应对未来。所以,教育在那个时候就从小众、某一些人的专利走向了大众化。

 

今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已远远超过了前两次技术对教育的挑战。所以,我们发现,家长们不知道让孩子如何学才能应对不确定的明天。

在未来20年的时间内,将会有60%的职业要消失。所以,今天如果还是用学校12年时间的学习,或者加上大学4年时间的学习,就走上工作岗位,把人生简单分为工作和学习两段,已经不行了,这样根本无法应对变化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来要加强网络教育。这也是党和政府的报告里首次提出网络教育,因为仅仅靠现行的传统教育是无法应对未来的。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通过全社会的参与,来形成各种形态的学习型组织,使我们的学生、一代一代的青年找到一次一次的起跑线,而不要仅仅把学校当作起跑线。这样就会明白,人生不是先做好了教育的准备再去工作,而是要终身学习。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可能是下一步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开心”
中学“活心”,大学“静心”

陈宝生部长曾在视察十一学校时提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开心,到了中学阶段要活心,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要静心。”小学的开心、中学的活心和大学的静心,非常符合教育的规律。

 

小学生怎么“开心”?我想,除了我们的课程本身要更加符合孩子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外,我们还要释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时光;中学生如何“活心”?事实上,这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把自己打开;而到大学的“静心”,就是说,学生通过基础教育已经能找到一个本来的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符合他成长的道路,这个时候他就可以潜心去钻研。

为了这样的教育理想,我们整个教育系统确实做了大量的努力。下一步,我们改革的方向就是陈宝生部长所提到的“全面施工、内部装修”。这个“内部装修”,其实最重要的是课程体系的建构。我们要研究如何通过课程的选择,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潜能。

 

我们的教育,过去更多的是按照成人的意愿,把学生塑造成所希望的样子,不太顾及学生的意愿。但今天,我们在建设一个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现代国家,就特别需要那些在某一些领域有个性、有专业甚至要痴迷于这个方向的青年。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教育的转变,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来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为自己。

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同时,还养活了自己,服务于社会。所以,要让学生达到“开心”、“活心”、“静心”的状态,教育“内部装修”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作者系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本文根据10月22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教育综合改革”集体采访时李希贵代表的发言内容编辑整理。

作者:李希贵 |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