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6-02-23 10:11:07点击数:4290
近些年,我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很快,但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十分淡薄。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在大多数学校依然处于计划阶段,落实起来难上加难。因为课时紧张,所以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课时,很难正式进入课堂。而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自身。尽管我们离这个标准相差甚远,但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不能再拖延了,因为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奠定人一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一、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减少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的盲目性,从而使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更科学,同时节约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
首先,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把孩子升入大学当成中小学教育的唯一目的,却不重视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这样做的后果是,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盲目,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做的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特长和理想。有的迫于生存压力没法换工作,郁郁不得志,抱憾终生;有的因为原专业不理想,不能学以致用,只好回炉再造,重新“充电”;有的最终“改行”和“跳槽”,却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做原始积累,这些都会消耗大量的个人和社会资源,造成浪费。而这种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俯拾皆是,令人扼腕叹息。
其次,指导学生选对文理科是根本方向。许多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其实在高中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文理科分班的时候,没有选对方向,苦读了三年;报考专业时又偏离了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导致在不情愿中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上大学实质上是一项教育投资,上大学的费用对多数中国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大数目,家长倾注了心血,自然期盼合理回报。作为“投资者”,不少学生对上大学的投入产出比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可收获的却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大学毕业等于失业”。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路径依赖”,意思是一件事开始之后,要想改变其发展方向需要付出巨额代价。为了不浪费资源,不付出巨额代价,我们有责任指导学生把握好文理分科的方向,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选自己喜欢并能获得发展的专业,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定位,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人事业上发展不顺利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也因为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而无法体会如愿以偿的感觉。很多人把时间用于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上,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感觉后劲不足。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表明,31.66%的学生在高三时就形成了职业选择想法,26.46%的学生在高二时有择业想法,在大学时代形成职业选择想法的仅排名第三,比例为19.38%。因此就业指导应在高中就开始,高中生应做好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长远的发展目标为导向,确定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拟定报考的大学和专业。
最后,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时期,可塑性非常强,同时也是学生由未成年人转变成成年人的过渡期。他们渴望体验自己人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他们在职业选择上相比初中生会更成熟一些,目的性会更强一些。但他们毕竟是未成人年人,缺乏社会经验,因此需要外界的指导,需要家长、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二、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磨练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抵抗挫折的心理调节能力
根据观察与调查,现在高中生普遍存在内部学习动机不足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问题。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是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了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内在动机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外在动机指把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现在的学生学习动机较强,但是其动机主要是升学和报答父母,这说明维持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外在动机而不是内在动机,一旦高考的外在压力去除了,学生也就随之失去了学习欲望,感到茫然无措,这就是一部分在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因染上网瘾或失去自制力导致退学的原因。总之,这样的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忧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外在动机,激发其内在动机成了当务之急。
所以,学校应该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读“一类”“重点”大学固然重要,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的专业更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拓展职业发展所需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经济独立、社会欢迎的人,而不是成为空有一身“大才”却找不到用武之地的“待业”人员。人生规划教育是理想、目标教育,也是责任感、人格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个性潜能、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社会的需要,从而根据兴趣逐步选定自己将来的、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中学时就做好职业准备。
我们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监督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地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刻苦学习,全方位地增进自己的能力、才干,磨练自己的心理品质。
三、在高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接触大学、接触社会,寻求个人发展的道路
很多学生在大学因为网瘾或其他原因辍学,是缺乏人生目标、自制力、对社会的责任感所造成的。他们在进大学之前,就像是“真空包装”的食品,与社会脱节,很少与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人接触。到了大学之后他们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自身没有抵抗力,导致发霉腐烂。因此有必要让他们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多打预防针。
人们常说“社会就是一所好大学”,在高中阶段,学校应该在假期设置一些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让他们走出校园,勇于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寻求个人发展的道路。
为了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自我、确立理想,我校的做法是每年寒暑假都建议同学们参观、走访心中理想的大学,调查了解这些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设置,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开学后与大家分享。
社会实践活动要求:
1.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也可在家人的陪同下参观、走访心中理想的大学。
2.若理想的大学不在北京,建议走访在北京的同类大学的院系,或在网上收集想要了解的大学的有关信息。
3.要了解的大学的信息包括:该大学该院系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最好在校门口或标志性建筑前留影);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形式;该专业的培养方向,要求学生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和性格特点;该专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发展走向;该专业的就业前景等。
4.若还没有确定理想的大学,也可以多了解几所大学和更多的专业,进行比较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初步确立自己理想的大学。
5.开学后写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在班里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
6.在活动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外出活动要告知家长。
7.填写《北航附中人生规划教育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在假期里不仅全面细致地思考了自己的理想定位,对自己想要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有了深入了解,还对社会有了认识,对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有了感性认识。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思考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确定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计划。
一年之计在于前一年的冬天,一天之计在于前一天的晚上。作为尚未踏入职场的社会群体,高中生应该及早考虑自己的职业道路。如果学生能在高中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将来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那么,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盲目,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这也是在高中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所在。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