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7-03-30 16:11:58点击数:1616
据媒体报道,23所参加上海市2017年春季考试招生试点的高校在近日组织的自主测试中普遍使用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自2015年4月,市教委公布《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作为本市实施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案的配套文件,各高中学校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下,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组织学术力量为同学们的研究性课程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中所呈现的每一项内容都反映同学们的努力、经历和智慧,也是学校和老师精心培养的成果。
随着2017年本市高考综合改革的全面实施,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如何使用这一报告是师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按照“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招生录取改革方案,以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加上学生自选的三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所合成的高考总分是高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反映学生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经历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但是在高考招生这样敏感的领域,一般意义上的“参考”是很难有实质性的价值了。
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招生录取,发现考察申请者的唯一标准就是其完成未来大学学业的能力。申请者的考试成绩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的学习能力,但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其它因素,诸如学生的身体心理、知识结构、爱好特长以及社会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更多内容就无法从分数中体现,需要通过申请材料、甚至辅以面试加以全面评判。由此,大学申请时是否需要提供申请材料、是否需要接受面试也成为区分大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志。
限于多种因素,中国高校招生时所能看到的考生信息基本仅是高考分数,这种以“冷冰冰的分数替代活生生的人”的招生方法一直饱受质疑。为此,教育部也推出了保送生、特长生、自主招生等制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终究是曲高和寡,难以复制和推广。今年全面实施的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制度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弥补了原先仅有分数的不足。在这次春考的高校测试中,各校的面试老师根据考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研究性课程、科技创新活动和爱好特长等信息,结合面对面的交流,形成对考生的全面评价,成为大学录取的依据。同样,今年部分高校在“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秋季高考中部分高水平大学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等招生项目中,也将使用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