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涯规划教育网!联系电话:010-83834992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关于建设“势生涯教师空中培训基地”的通知

联系我们MORE

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新闻动态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近200位教育大咖齐聚深圳,共商中国基础教育改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22-06-23 11:56:26点击数:758

8月16日,由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立洋教育集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深圳市南山区创新大厦成功举办。国家督学、江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副主任汤赛南、各地教育局局长、教科研培训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优秀骨干教师等近200人参与了此次论坛。通过教育专家报告、专题发言,围绕“国际视野下的学校发展与教育创新的主题”,就未来教育家成长与创新发展、国际视野下多元人才培养、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度讨论。

首先由立洋教育集团CEO丁伟致开幕辞,他提到中国基础教育随时代变迁已进入重要变革时期,目前的高考制度使孩子们沦为考试的机器,学校则变为考试的工厂,它限制了全面选拔优秀个性化和多元化人才。同时指出高等教育机构要扩大其招生自主性,基础教育机构要有自主选择性,学生要扩大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要在教育里面体现人文主义教育,真正把每个体作为学习教育的中心主体来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

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吴宝科致祝贺辞,他讲解了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成立的渊源以及为学校服务的项目,包括教育课题研究、校长和教师培训、实验学校项目服务、委托管理学校项目、国际道尔顿学校项目等。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把中国基础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旭东在主题报告《论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中指出,教室文化的丰富性是学生学习获得性的基础,教室文化是给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基础,是优秀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而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性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三大有机要素,学生的学习决定了教师的全专业属性。

深圳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李庚靖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圳探索》演讲中,结合对深圳市的现实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分析了过去深圳对人才培养的探索;解读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义,并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是培养不同类型的、多样化的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标准化、单一的应试能手;展望了未来创客教育新思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多元化评价改革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主任、教授葛大汇在《主体人格培养目标与直接经验类课程》演讲中谈到了学习动力、学生主体人格培养目标的结构、直接经验课程及其编制原则三个问题,他认为应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动力,包括学生的为善品性、批判精神和人格尊严;学生主体人格培养目标结构包括快乐、习惯、自信、敏锐与宽容、知识经验价值的结构化、具有批判性的价值选择能力;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直接经验都要突出,间接经验要当心。

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长吴颍慧的演讲《未来学校的创建思路》阐述了未来学校是一种学校建设的新形态、新模式和理想模式。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包括量身定制的教学计划、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以及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教育需要汲取自主、开放、个性、互动、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等互联网思维,使它们融入现行学校和教学,产生革命性的效应。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在《魂“体”相生:创建一所个性化初中》演讲中提出要创建一所有魂有体有个性的学校。学校的“魂” 主要是指学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等要素逐渐积淀而成的学校的办学个性,学校的“体”主要是指学校的管理机制。提出从“对话管理、美丽校园、特需课程、未来课堂、温馨班级、真善少年、仁爱教师、智慧家长”等方面做到“魂”能 入“体”, “体”能载 “魂”,阐释了“有魂有体,魂体相依,魂体相生,魂强体健”的办学智慧。

上海明珠教育集团总校长倪中华带来了《从名校孵化走向内生发展》的主题演讲,他针对国际教育新形势,对新条件、新机遇、新挑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展望。提出文化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以自身“造血机能”提升和引领能力,最终以高品质教育回馈社会。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在《围绕核心素养,探究面向未来的课程结构变革》中表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分析了未来教育发展走向的前提下,提出以谱系课程、差异课程、立体课改相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以达成教学内容重构和课堂转型,最终适应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校长高淑英在《开展“优势教育”培育核心素养》中提出了基础素养与核心素养结合的育人理念,并深度解析了在此理念下的创新课程体系和学校办学模式,以全新的未来教育理念及完备的硬件设施全面激发学生潜能,实践优势教育。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改革——统整项目课程》中结合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育集团课程改革实践,多层次分析了在迅猛变化的互联网时代,知识、学生、教师、学习、课程、技术、空间和场景八个方面如何与互联网+和STEM+产生链接,让技术成为学习的底层支撑,让学生系统跨学科沉浸式学习。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高峰在《以未来为中心,建设“超学科”课程》演讲中展示了学校对超学科课程的探索。超学科代表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更高水平的互动与整合,以问题为驱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创造为学程,以推进学生高阶认知水平发展为目标,激发青少年的冒险精神和创造精神。

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在《STEM学习,创造无限》演讲中,结合现阶段中国学校教育经验深刻分析了Stem教学理念对学生创造性的表达、多学科知识的迁移和创造性思维的塑造有着正面影响,并提出了教育的创造就是一点点的改变,stem学习,就是创造乐趣、创造习惯、创造理想。

培生教育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饶臻在《培养21世纪跨学科创新型人才》中分析了21世纪学生会面临的新挑战,孩子们的发展将从线性,转到自主意识的、多元性、跨界的发展,而新的核心素养将成为衡量国际新人才的标准。同时再次强调了STEM教育理念,从教材、教师、竞赛、在线资源、工具等5方面实践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论坛最后,由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带来《凝聚高校力量,服务基础教育;大中教育衔接,培养优秀人才》的论坛总结,对未来优秀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国际视野下学校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并针对服务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教育项目进行了展望。其中道尔顿“自由+自主+合作”的教育理念引发了在场嘉宾的浓厚兴趣。

在论坛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立洋集团共建的国际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举行了挂牌仪式,吴宝科教授认为该实践基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中国教师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同时,培生集团也为立洋教育集团在上海、深圳代理进行了授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