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9-11-01 14:41:38点击数:3790
2018年秋季开始,’00后一代正式步入大学校园,并逐步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主体力量。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其群体特点,特别是其心理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把握这一群体的变化状况,将有利于’00后的健康发展。
一、’00后大学生特点
’00后大学生,是指2000年1月1日00时00分至2009年12月31日23时59份出生的新一代中国公民。和’80后、’90后相比,’00后成长在社会经济变化更快、文化价值更多元的环境中,这使得他们在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上呈现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一)思维活跃,自信且敢于创新。’00后出生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互联网的普及,让他们获取资讯更加便捷,他们知识面广、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创造欲强、求新求变,往往不安于现状[1]。’00后的父母大多是’70后、’80后,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教育更加关注,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在个性品质方面对孩子的引导;加上大部分’00后从一出生就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物质需求能得到较多满足,精神需求方面也有更好发展空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让’00后学生更加自信、乐观,更富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二)个性化突出,自由意识提升。在社会变革发展与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下,’00后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他们乐于展现自我,突出个性,比如,从奇异装饰到口头放言,从狂热追星到唯我是从。步入大学后,个性将有更多的平台得以张扬,言行有强烈个人色彩。与’80后、’90后相比,’00后所处的时代文化更丰富,他们在价值观念和思维上都更加多元,对自由的理解和要求也更高。加上’00后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母大多采用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使得’00后普遍意识到个人价值的满足才是人生幸福,这意味着’00后的自由意识将比任何一代更为突出[2]。(三)自我意识强,同时以自我为中心明显。’00后一代成长的家庭环境,很多都是“421”或“422”家庭,这样的家庭结构,导致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的个性特征。现今迈入大学校园,’00后急切地想摆脱师长对他们的监管,渴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他们追求话语权,看重平等权,惯于张扬自我。(四)深受新媒体影响,孤独感重。’00后是伴随着新媒体长大的一代,从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到日常生活都带有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他们喜欢在网络空间表达喜怒哀乐和独特个性,喜欢使用虚拟媒介作为交际工具,新媒体的隐匿特点使得’00后的思维和表达更为直接。加上’00后的父母因职业需要陪伴其成长的时间较少,’00后的烦恼压力少人可倾诉,为此他们易于无助和孤独。已有相关研究表明,’00后相较于’90后的物质追求已经明显下降,但人生追求逐渐模糊,存在更为明显的孤独感[3]。(五)竞争意识强烈,精神压力大。’00后成长于社会竞争加剧的时代,大多数’00后从小就被灌输以竞争意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对于外界认同的追求更为强烈,精神压力大。这种压力来自社会、家庭对于他们的期许,也来自其过高的自我定位。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与生存带来的精神压力形成越来越明显的反差,他们要承受的理想与现实落差的煎熬也倍增。
二、高校’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对高校’95后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下降[4],’95后特别是’00后学生,他们在严重受挫后出现负面心理的概率和罹患心理问题的风险都更高。可以预测,’00后一代,带着他们的时代特征,其心理健康教育将变得日益重要[5]。从’00后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高校要做好’00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把握以下几点要求。(一)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实施体验式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个性突出的特点使得他们更崇尚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他们更愿意接受参与性高的、感受性强的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要把握好以下两方面。第一,在课堂上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建立“兴趣导入-活动与体验-内省与分享”2018年12月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中,“活动与体验”是中心环节,具体可选用以下方法。首先,情境模仿活动。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通过模仿情境,学会换位思考,深化心理体验。其次,小游戏。设置各种互动式心理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心理体验和自我思考,强化心理体验和感悟。最后,角色扮演。通过特定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心理体验,让学生换位思考,从而实现个体心理素质的提升。通过上述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转换为项目行为训练,让高校’0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第二,在课堂外开展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在于使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素质,一般会经过活动-体验-感悟-互动-内省这一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高校可安排诸如调查、参观、访问、宣传等公益活动,满足高校’00后大学生在道德、劳动、体育、社会交往、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要,通过这种体验式活动调节高校’00后大学生的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另外,高校还可以在学生的假期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活动、党团员活动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让他们在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的同时,能够重塑行为,提高他们的整体心理素质。(二)重视情绪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一直以来均体现出重“知”轻“情”的倾向。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目标直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疾病的预防,授课内容多以障碍性问题导向为主,忽视了发展性的内容,特别是忽视“情”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结合现实情况而谈,’00后一代的情感需求是很突出的,无论是孤独感的加重,还是更多压力的应对,他们更需要得到认同、理解和分享,更需要在情感的表达和沟通、社会支持力量的塑造方面得益更多,以在个性化突出的同时,能平衡好内心的矛盾冲突,能处理好更为复杂的人际环境。为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视学生情绪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结合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笔者认为,学生情绪能力的培养应当立足于学生长久的发展,立足于培养情绪健康之人。情绪能力包含了自我与他人两个维度,也包含了觉察、判断和执行三个层次,为此,情绪能力的培养应当重视情绪的觉察能力、判断能力、疏导能力和内心平衡能力的教育,并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教给学生情绪情感评估的方法,提供有效的情绪情感疏导策略外,还需要增加积极情绪情感(如幸福心理、成功心理)、积极自我成长(如生命价值探讨、积极动机培养)、健康关系建立(如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需设计情绪体验项目、增加感受性,最终使学生能科学认知情绪、培养起积极的情绪能力。(三)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00后大学生熟悉各种新媒体,对网络的形式接纳度更高,网络已成为’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6]。目前,各大高校由于技术或人才方面的原因,一般都只配置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并利用其开展心理测试工作,并没有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和管理,而这远远不能满足’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多元化的需求。为此,各大高校需要及时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运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分为课程教学、咨询与危机干预、校园心理文化三个方向,对应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建立。一是开发或引进一套学生心理管理系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动态方面的问题,并注意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识别心理危机学生;二是需要开设网上心理健康课程,运用选修课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有兴趣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更多课程内容,提高心理素养;三是重视校园心理文化的建设工作,以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为要旨,开发心理知识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组建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介绍与训练信息,并跟踪学生的个人心理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00后一代提倡民主、平等,看重相互尊重,他们与长辈之间淡化辈分观念,喜欢以朋友的、对等的身份去交流沟通,为此,在开展’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必须有自己扎实的专业思想和意识,定期阅览心理健康教育专著,或通过网上交流等形式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从业者必须接受持续的专业培训,加强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间的研修学习,以拓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学校关注并保证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
三、结语
’00后大学生具有复杂的群体特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创新探索,以实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高佳琪.90后与00后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4):48-50.
[2]俞光华.“90后”群体社会心理特征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2):156-157.
[3]杨亚萍,李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1):223-224.
[4]隋萌萌,董家秀.高校辅导员视野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对策分析[J].中文信息,2017(8):201.
[5]赵会利.“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16(11):37-38.
[6]佘颖玲.90后大学生行为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0.
作者:杨人卫 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下一篇:让学生远离心理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