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9-06-06 08:59:18点击数:1560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作为教育最大的载体,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如何把学校教育做到最优,这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的课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个大课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的素养占据了很大的权重。其中,作为“领头雁”的校长则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水平和方向。基于这种认识,也为了给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添加更厚重的保障,淮南市教育体育局先后发起了“百名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和“百名农村校长助力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旨在用3年时间,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和本土教育事业改革与教育发展需要的优秀管理队伍。
自主自发,培训内容契合于办学工作
淮南市校长培养“双百”工程实现挂职锻炼的主动选择。淮南市“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除了根据调研状况和学员需求安排必要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和专题讲授任务之外,大部分的培训环节需要学员自主安排和实施。在参训学员完成短期的集中理论研修后,根据学员所在学校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若干所中小学名校开展挂职锻炼。参训校长根据自己学校的状况,自主选择挂职学校,并以所挂职学校为单位,形成若干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自然形成,不仅完成了分组学习、小组研讨的准备,而且本组内的校长所面临的学习需求和办学困境也是非常类似的,这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与培训。
淮南市“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有别于在完成理论学习与挂职锻炼后就结业的传统的校长培训模式,将学员校长真正的培训和研修放在本校内、本小组内、本学校区域内完成。
培训工程邀请知名校长、专家,选择若干所具有代表性的参训校长所在学校,定期进行进校指导、授业解惑。校长、专家的角色就相当于教师教研中的教研员角色,在进校指导前,校长学员分组研讨出某些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提前交给他们,以便于开展针对性极强的有效指导。专家进校指导完成后,学员再分组进行自主研讨交流,有的放矢,目标清晰。而且,每组学员自主安排自己的研讨交流的时间、次数、周期和主题,培训机构派专职人员参与,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协调工作。
自成一家,校长走向职业化办学路径
当前,一些校长沉溺于管理事务而忽视宏观战略,校长普遍缺乏领导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如何将校长培训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是校长能力提升的关键。
淮南市“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让校长学员形成小组化或区域化的学习共同体,以此为单位开展校长教研活动,并持之以恒,造就系统性、常态性、针对性、自发性的科学校长教研体系。校长学员分组或分区域开展各种类型的校际间的活动,譬如:薄弱学校问题诊断会、校园文体活动赏析会、校本课程设置研讨会、区域内学校安全工作交流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员互通有无,共享培训成果,而且给每所学校提供了展示自己办学特色、破解办学困境的平台。
按照目前校长任职制度改革发展需要,校长定期交流已成趋势,这就给校长们提出挑战——不仅要在一所学校做出色,而且到其他学校也同样要做出色。就如商业领域里的职业经理人,校长也要成为职业办学家,这也是淮南市“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的终极目标。
笔者认为,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有几位或十几位教育家实属不易,“教育家”称谓对绝大多数校长来说压力过大,而将校长打造成办学家,是符合校长职业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现状的。通过培训,学员校长无论在哪个学校,都能对这个学校进行科学的校情分析,结合自己办学经验和个人独特风格,自成一家。经培训打造出的优秀办学家,可充实到以后培训师资当中,实现以训促训。
自我提升,培训成果内化为办学气度
从内涵看,名校长具有先进办学理念,较高的道德修养、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从外延看,名校长具有强烈事业心和教育追求,所领导的学校具有教育理念新、教学质量优、学校特色强、师生成就大的典型特征。淮南市“双百”工程邀请的知名专家、校长为学员授课,引导学员及时把握学校管理理论发展最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同时提升学员校长向教育家型校长转型必备的理论素养。
名校长还应开拓创新,关注未来,有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胸襟和气度。培训工程通过让名校长到优秀学校挂职学习,将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引导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回归教育本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怎么办教育等问题。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校长能力的提升应更多体现在办学治校时凝心聚力、破解难题上。一线名校长与教育专家根据校情分析,讨论学校办学优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学校发展规划,对于校长能力的提升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名校长培养工程给校长培训带来的最大启示,就是应特别注重培训中后期成果巩固工作和加强培训效果跟踪工作,从而解决以往校长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集中培训结束后放任自流的不良状况,促进培训学习成果在学员自身中的内化和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并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优秀的学校管理方法辐射扩展至周边兄弟学校,实现共同发展。
(作者李蔚然系安徽省淮南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夏胜先系安徽省淮南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考点里架起“爱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