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涯规划教育网!联系电话:010-83834992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关于建设“势生涯教师空中培训基地”的通知

联系我们MORE

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新闻动态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山东潍坊:决战大班额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9-05-07 10:05:43点击数:1666

“以前班上近60人,教室里空气差,尤其是上完体育课回教室,即使打开窗户,味道仍然散不出去;上课时挤在一起,也听不清老师的讲课声。”近日,记者到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河西学校采访时,学生张丽鑫说,“今年,班级人数从原来的59人变成了45人,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宽敞、明亮起来。上课时不拥挤,班级秩序也好了,让人看着就很舒服。”

从大班额到标准班额,潍坊市近年来把破解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作为优先民生工程,连续3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对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纳入“互联网+”教育综合督导重要内容,每年对县市区完成情况在媒体上公示,持续高强度推进大班额破解工作。目前,全市普通中小学大班额比例已降至0.37%。

政府主导,多渠道投资,解决“钱不足”

在破解大班额解决学校建设“钱不足”的问题上,潍坊市多措并举,综合发力。近4年来,市县财政投入43.96亿元,镇(街)、村投入17.94亿元,采用PPP模式融资14.29亿元,政策性贷款6.48亿元。

除此之外,潍坊还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连年超过20亿元,民办中小学发展到91所。“充足的民校资源,不仅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择校需求,而且按照普惠性原则办学,学费普遍较低,实现了民办教育与公办学校的协调发展。”潍坊市教育局督学于允锋说。

据统计,截至10月底,潍坊全市起始年级班额全部达到标准班额,大班额班级还剩97个,占全市普通中小学班级总数的0.37%。全市将确保2019年底前彻底消除存量大班额,防止反弹,将提前一年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的目标任务,并建立长效机制。

优先保障,扩增量挖存量,解决“地不够”

在优先解决学校建设用地方面,特别是在解决“土地指标短缺”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潍坊市坚持将计划指标和流量指标重点向教育用地倾斜,通过提前预留、优先保障等举措,确保满足新增学校建设用地。同时,在充分挖掘闲置场所方面,各县市区也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优先用于学校建设。自2015年以来,全市共新增教育用地8281.69亩。

寿光市利用聋哑学校和招生办搬迁后留下的场所,改扩建师范附小,占地35.4亩,新增24个教学班,有效解决了1080名学生的入学问题。高密市投资8000余万元,将原棉麻储运站旧址改建为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占地53亩,建筑面积达到2.9万平方米。

近4年来,潍坊市共盘活现有存量房产和企业建设用地1600多亩,用于校舍建设,新增优质学位2.3万个,对优化城区学校布局、破解大班额问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加强创新,借助“改革红利”,解决“人员少”

“学校建起来了,绝不能因为师资短缺等原因,让新建校一投入使用就变成薄弱校。”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韩光福表示。

为实现这一目的,潍坊市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用好用活编制政策,深化教师职称和“县管校聘”改革,有效保证了教师引得来、留得住、用得活。

通过“有编即补”、“退一补一”、成立教师临时编制专户、购买公益岗位等方式,自2015年以来,潍坊全市共引进新教师13155名,圆满完成了破解大班额师资引进任务。

同时,通过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潍坊将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引导优秀教师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01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跨校交流教师17335人次,有效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了城区学校“择校热”。

此外,潍坊还通过推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序列,创新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将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相统一,探索建立“指标到校、自主竞聘、评聘合一、民主监督”的教师职称管理机制,确保教师职称评聘科学合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开展乡村教师“百千万”专项培训计划、乡村教师安居工程,提高乡村教师业务和待遇水平,让乡村学校引得来教师、留得住学生。

坚持优质均衡,让每所学校都成为“优质校”

今年3月,山东省政府督导室在潍坊市启动了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昌邑、临朐、寿光、青州、高密先后通过了省级认定,数量居全省第一。

潍坊还坚持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做法,推动学校发展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助推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学生家长心目中的“优质校”。

推行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就是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全市共组建了包括教育学区、城乡互助共同体、教育联盟、教育集团、委托管理、“名校+分校”等多种模式的学校发展共同体346个,建立了统一管理机制、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教育教学一体化机制、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四大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涵盖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

此外,创新实施“一校长多校区”改革,充分发挥优秀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由一名总校长统筹管理多个校区,实现教育家办学,多校区受益。目前,全市已有64位校长管理174所学校,覆盖学生21.5万人。

 

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高洪俊 迟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