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涯规划教育网!联系电话:010-83834992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关于建设“势生涯教师空中培训基地”的通知

联系我们MORE

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科研规划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规划
华北电力大学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推动思政课深入学生内心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9-05-05 10:36:34点击数:2022

“有困惑,找芳姐!”

在华北电力大学,思政课教师孙芳深受学生喜爱,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被大家称为“芳姐热线”。如果有学生感觉在孙芳的课堂上意犹未尽,还可以随时随地打开芳姐的微信公众号“思修说”,通过查看芳姐的原创文章、品鉴经典、观看微课视频等形式查漏补缺。

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为经营好思政课主阵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鼓励每位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用真情打造学生们喜闻乐见、有“硬核”有“干货”的思政课,让每堂思政课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曾经“高冷”的思修课,成了学生的人生讲堂

“这里是华电思修课堂,我是芳姐,我愿与你一路风雨兼程。”这是孙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开场白。作为一门需要教师不断注入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课,孙芳一直琢磨着如何将其打造成能“把天边的道理讲成身边故事”的情感课。

在学生们眼里,思修课一直是一门“高冷”课。有没有可能让思修课脱掉“高冷”外衣,走进学生生活?

孙芳尝试着把思修课变为学生们喜爱并使他们终身受益的人生讲堂,让学生始终以“在场”的方式参与思修课全过程。一个70后教师要想无代沟地走进90后、00后学生的内心、闯入他们的世界,谈何容易。

为此,孙芳在微信公众号中请学生推荐各自喜欢的书籍、网站、歌曲、影片、动漫、游戏……以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然后再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用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

为了让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孙芳与学生一起走进食堂,边吃午餐边开沙龙,话题涉及理想、信仰、责任、幸福、爱情等。充满人情味的“芳姐的午餐会”,让不少毕业多年的学生仍然念念不忘。

针对大学课堂成为手机冲击重灾区的现实,孙芳变堵为疏,在课堂上率先使用课堂派软件。课堂上,孙芳以问题为导向,用问题推动课堂进度,时问时答,弹幕、点赞、置顶,实现全员互动,根据词云分析讲解重点和难点,把手机从使人“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

在华北电力大学,孙芳的课成了“爆款”思政课,每次选课,都会被秒抢一空。在刚刚结束的“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这堂课上,孙芳以“如何定义成功”为题进行在线互动,学生们的答案逐一显示在大屏幕上,系统自动进行大数据处理。结果,“自我”成了频率最高的词。

这个结果完全在孙芳的意料之中,她没有立刻否定大家,而是说注重自我不是错,但生命中除了“自我”,是不是应该还有别的?随后,她娓娓道来地讲了两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是学校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崔翔教授30年如一日注重本科教学、扎根三尺讲台育桃李的故事;另一个是校友庄家强放弃优越工作条件,扎根西藏筑起“西藏的三峡工程”的故事。故事讲到中间时,孙芳还现场插播了校友庄家强从西藏山南发来的音频,课堂气氛瞬间进入高潮,孙芳随即让学生们发弹幕回答“你认为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

这堂课结束时,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价值”成了学生的回答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不论“社会价值”这样的概念如何抽象,孙芳坚信,只要方法得当,其实并不需要费尽口舌讲高深的大道理,教师只需通过课堂内容的循循善诱,学生自己就会自然而然地悟出来。

该校自动化1702班学生罗熙淳说:“芳姐的课堂没有空洞的说教,润物无声,用身边的小事来讲人生的大道理。还记得‘爱与人生’那节课,芳姐让大家用课堂派上传一张手机里保存的全家福,当时我竟然没找到一张和父母的合照,那一刻我感到特别遗憾,长这么大竟然没有和父母好好合过一次影……”

正如孙芳所说:“思政课要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课堂应该直抵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以爱护‘心’。”

在华北电力大学,像孙芳这样激荡人心的思政课还有不少。

做“行走”的教材,用理论征服学生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可以中国化吗?”在该校1701、1702电气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任课教师周作芳在黑板上开门见山地写下这样3个问题。

没有任何花哨的开场白,甚至课件都没有,这堂课要讲授的内容简单明了。周作芳围绕3个问题侃侃而谈,层层推演,人物故事、时间节点、标志事件、理论成果一样不落。一支粉笔、一张嘴,两个小时的课堂没有太多题外话。更为神奇的是,在这种看似填鸭式的课堂上,60多名学生却一直抬着头,游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画卷中。

华北电力大学创新动1501班学生王晨说:“周老师讲课不用课本,不用课件,但我几乎都是精神高度集中竖着耳朵听完整节课,生怕错过一句话而跟不上节奏。”

“互联网+”时代,多媒体、互动式、体验式的课堂更易于被学生们接受,也更容易达到理想效果。而周作芳却坚持一支粉笔一张嘴式的教学,这样的“硬核”操作源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热爱和信仰,也源自他对马列原著和教材烂熟于心的自信。

在讲《共产党宣言》导读的一节课上,周作芳抛出一个问题:《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成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强调我国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在学生们困惑地思考时,周作芳讲解了共产主义的阶段性,分析了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指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具有差异性。

课后,学生何心感慨地说:“这节课让我豁然开朗,真正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不能因为社会某个阶段的特殊性就否定《宣言》,也不能直接把《宣言》的一般原理当作实际政策来操作。”

一直以来,许多思政课教师最担心的是直面学生们的疑问、回答现实问题,可能会面临许多把握不准确的困惑。对于用理论来平视现实、用严密的逻辑直面学生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周作芳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逻辑链条环环相扣。我希望能把学生带进这种逻辑中,从他们的目光中感受他们的困惑与渴求,从而调整课堂节奏。”

2018年12月,华北电力大学从教学组织模式、课堂氛围、师资力量、课堂管理、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等维度开展了一次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周作芳的课满意度超过98%,位居全校前列。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平说:“思政课要用理论征服人,周作芳老师做到了,因为他本人就是一本行走的教材。”

“用理论征服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硬核操作”源自高度的硬性要求。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集中研讨、集体备课等机制,要求每名教师必须成为所任课程的专家。为督促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学院进行专题教学改革,把一门课程分成若干专题,教师们不仅轮流按专题上课,还相互听课相互提意见,在团队学习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善用学校特有资源,打造最适合学生的思政课

除了周作芳一支粉笔、一张嘴说《概论》的传统教学和孙芳“互联网+”思维的开放式教学之外,华北电力大学还鼓励每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该校在充分尊重教师主体的创造性和差异性基础上,鼓励教学方式百花齐放。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何华说:“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能搞一刀切,教学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思政课堂不仅在校园里,更在广阔天地间;思政课教师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里,更在茫茫人海中。从校园到电力企业,从校领导到校友,华北电力大学始终没有放慢探索思政课实效性的脚步。

目前,该校正在尝试盘活校内其他思政资源,通过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挖掘理工类学科的伦理、价值、科学精神,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尝试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打造与学生专业和就业密切相连的能源思政课程。

经过近几年探索,该校目前整合汇聚了校内外教育资源,开设以思想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明德大讲堂”,邀请榜样人物、校友和师生现身说法。时代楷模张黎明、三峡集团十大杰出青年许可、百度副总裁沈抖等数十名社会各界人士先后走上讲堂,面向华电学子讲述家国情怀、奋斗的青春、科研报国等主题故事,用鲜活的案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

“从思政课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我们要努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知识传授和铸魂育人融为一体,打造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具有华电特色的思政课‘金课’。”据该校党委书记周坚介绍,为推动思政课创新,该校立足学校实际,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实施方案》,就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改进管理方式、做好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保障,及思政课发展规划建设等问题建章立制,确保在教学中,依托制度,协同创新,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作者:朱慧花 本报记者 柯进 周洪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