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老师、人才、人工智能等都是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词汇。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说,有研究发现,中国学龄儿童心理异常总患病率为15.9%。但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局限于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她建议,将心理健康检查一并列入每年常规检查项目当中,与身体体检并重。
而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师资缺乏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黄西勤则建议,制定鼓励、支持优秀学子回乡竞聘从教的相关政策,给予薪酬、职称、招录等政策倾斜,从而吸引当地优秀学子报考,为贫困地区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议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检查常态化制度
《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2019年修订计划当中,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下,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日益增长,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发展问题也受到各方的重视,然而目前尚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学生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档案建立以制度的方式予以规范固定,亟待本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能够在这方面作出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说,2017年有学者就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59项的研究,涵盖达23599人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龄儿童心理异常总患病率为15.9%。“而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仅局限于传递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学校、老师、家长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推广普及的成效。”她说,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无法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是否发挥了引导纾解的作用,尤其在当下社会发展、家庭关系、生育政策等多维改变,是否导致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隐患,甚至发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无法通过常规的普及知识予以预测、了解或防范。
陈海仪建议,可明确规定学生心理健康检查常态化制度。各中小学应将心理健康检查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进行部署落实,将心理健康检查一并列入每年常规检查项目当中,与身体体检并重。同时,明确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方法及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检查及档案管理的财政支持和专业队伍建设。建立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多部门联动机制。
陈海仪说:“及早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能够帮助学校、老师、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症下药进行干预疏导,防止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校园事件,甚至家庭悲剧。”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
建议给予薪酬政策倾斜 吸引当地学子回乡从教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是教育扶贫方面,她认为,目前贫困地区师资投入不足,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师整体数量缺额,副科教师缺额率高,很多乡村老师要兼顾三、四门以上的主科、工作负荷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并影响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全面发展。同时,现有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偏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校无力满足教师培训、外出培养、观摩学习的需求。针对现状,她认为,教育扶贫应该在优质和精准上下更大力气。
黄西勤建议,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考核机制。由教育部牵头,协同发改委、财政部、扶贫办等部门制定并出台相应文件,要求各省市有关部门因地制宜抓紧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目标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加大财政支持。
在政策上,她建议,制定鼓励、支持优秀学子回乡竞聘从教的相关政策,加强教师队伍本土化培养力度。在加大贫困地区师资培养培训资源建设的同时,争取获得定向培养本土教师的相关政策,如给予薪酬、职称、招录等政策倾斜、落实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吸引当地优秀学子报考,从而培养出更多真正合格、优秀的本土化教师,为贫困地区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规模,通过定向培养,为农村学校提供“一专多能”的老师,鼓励优秀退休教师支教讲学。
与此同时,鼓励高校定期组织对贫困地区主科教师进行副科教育培训,也可选拔贫困地区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基本艺术功底、有能力、善表达的乡村中小学骨干主科教师作为种子师资学员,进行集中培训、交流研讨;借助教育扶贫网络平台,通过“同课异构”、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促进当地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百万级,建议建设AI大学
人工智能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资源,但人工智能人才却供不应求。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介绍,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调研统计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比为1:10,截至2030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到500万。他认为,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必须人才先行,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矩阵”,形成基础能力人才、源头创新人才、产业研发人才、应用开发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等多类型人才并重并用的局面。
在谈到具体建议时,刘庆峰称,建议教育部开展“能力提升工程”,强化数理、计算机、通讯等与人工智能强相关的基础学科教育;鼓励引入素养教程、开设创新项目、举办应用竞赛、建立科普平台,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能力。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基础的高校开展不同方向的学科教育,打造不同方向的重点实验室;鼓励学科交叉,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学科集群。
刘庆峰还建议,建设AI大学,打造开放平台,培养从产业人才、培育产业生态。“通过技术、产业、资金等资源的支持、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让更多人在底层的、基础的平台上获取所需、得到训练,构建人工智能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 在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刘庆峰则建议,建立产学研用的培养新模式,鼓励企业和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进行应用开发和创新;联合产业链企业,与高校及产业园区,进行双师辅助校园人才培养、实践开发与企业商业项目对接。此外,结合实用场景培育行业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总商会副会长吴列进:
建议大力推广互联网智能化洗车服务,解决大城市洗车难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真正的汽车大国。“全国各地、特别是一线大城市‘洗车难、洗车贵、洗车排长队’的问题与日俱增,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管理和老百姓出行的一项民生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总商会副会长吴列进如是表示。
吴列进说,目前传统洗车行业存在一些列问题,比如占道洗车对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洗车店大都是人工水洗的方式冲洗,大多不具备中水回收再利用的设备设施,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所采用的洗车液、洗车废水处理、用水量等指标大多数不符合环保要求。传统的洗车服务一般白天经营,晚上7点左右打烊,城市中的车主们大都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每天通勤时间平均长达1个小时以上,生活节奏紧张忙碌,工作日较难抽到时间前往洗车。此外,人工洗车服务仍属于劳动密集型,造成当前洗车服务的价格偏高。
吴列进建议,把发展智能自助洗车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对待,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各地政府尽快出台洗车服务行业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措施,把“智能洗车服务”作为一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来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从选址、建设、环保、安全、运营等全方位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把洗车行业纳入规范化管理。例如,环保部门要加强洗车行业的用水规范,并合理利用排污费的经济杠杆作用,对洗车行业不规范用水问题作出重点整治和引导,以达到节约用水和环保的目的。
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用现代科技来服务民生,以智能化自动或自助洗车服务设备,提供24小时无人服务。以区域汽车保有量、车流量等大数据来科学评估,按需设点,实现洗车就在家门口。
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