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8-04-16 09:16:18点击数:1556
火花学校是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半数以上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2008年教师几无学生可教的窘境,到如今有1000余名学生、师生关系和谐、文化内涵丰富,学校的变化始于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
2014年以来,徐州所有中小学卷入了一场名为“学讲计划”的教学改革。这种以促进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成效如何?近日,记者走进多所学校一探究竟。
艰难上路,为深度变革而来
“除生源不优、硬件薄弱外,当时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火花学校校长吴学政说,为走出低谷,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培训,并在七年级开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一个学期下来,七年级4个班的语数外平均分大幅提升,在全区期末检测中名列前茅。尝到甜头的火花学校,在课改的路上愈发坚定。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除体量庞大外,徐州还存在乡村教育占比较高、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等特点。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突出表现为:教师习惯满堂灌,重知识传授轻素养发展,学科教学育人功能薄弱;学生学习主体缺位,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力薄弱。
问题表现在课堂,就让改变从课堂发生。徐州市教育局出台“学讲计划”,提出变革课堂的“学讲方式”:学生先学,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思。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者、助学者。“学讲”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空间也由原来的学生排排坐、面向讲台,转变成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面对面坐着。
坚定前行,突破课改坚冰
在新沂市高流中学的一节高三数学课上,随着任课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们6人一组,展开热烈讨论。约5分钟后,他们各自找到搭档,又开始新一轮的选题、研题……整个课堂真实、高效,学生主动性强、参与面广。
这是一堂“学讲方式”的常态课。4年的课改实践,让这所生源兜底的农村高中创造了办学奇迹:2016年,高一质量检测4科全市第二,2017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全市第一。“我们的做法不复杂,就是基于问题、解决问题,不着急、不懈怠。”高流中学校长张志诚说。
一所学校、十几个班级改变起来相对容易,1400多所学校、2.5万个班级、每天15万节课怎么有效推进?为强化课堂日常管理,2014年,徐州自主研发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智能巡课系统”,使学校掌握教师课改中的行为特征,起到教学“体检单”的作用。
为提升师生素养、凝聚课改合力,徐州还面向县区、学校和师生、家长持续开展多种类型的研训活动。从理念到行动,从城镇到乡村,徐州教育人用智慧和汗水让“学讲计划”实现了“软着陆”。
没有终点,向课堂深处漫溯
丰县路庄小学是一个只有5个班级的教学点。在学校采访时遇到的一个情形让人印象深刻:大课间,看着孩子们丢沙包、踢毽子、推铁环,一名老师也忍不住推起了铁环。在看到老师屡试屡败后,一个小女孩走过来边说边做示范,让这名老师有了很大进步。
“这就是‘讲出来’,会表达、会交流、会助人。更重要的是,女孩朴素的话语里是有方法论的。”路庄小学校长赵成喜说。
记者在徐州采访中发现,课堂上,学习氛围轻松愉悦,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状态的变化,也带动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学讲”也给徐州的教育生态带来显著变化。第三方调研显示,90%的教师认同和实践“学讲行动”;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发生显著转变,普遍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从关注学科知识到关注学科活动,从改变方式到改善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教育质量、城乡均衡、教育满意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心中有了人,课堂就有生命的活力。”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运生说,将进一步加大课程研究和开发力度,使教学方式与课程建设之间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环境、课程三者的有机统一。
《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14日第4版 版名:新闻·要闻
上一篇:让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
下一篇: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